我想每一個人都是愛美的,大家常常都會注意自己的臉型,那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過自己的表情,不妨現在做一個微笑的動作看看,接著做兩邊單側的微笑看看,做過測試後,我想大概你會發現,原來兩邊好像沒有這麼對稱,好像有一邊笑得比較好看,所以就很容易下意識的在拍照的時候,都側同半邊臉拍照,大家也可以去注意看看網美網帥拍照,大多在拍照時,也都是相同差不多的角度。
而顱面上的肌肉大概可以被區分為兩類:一類是表情用的肌肉,一類是咀嚼用的肌群。看似這兩類的肌肉看似乎完全沒有任何的關聯,事實上我認為這兩組肌肉有著很神祕的關聯,甚至可以說是完全互相影響的兩個人。舉兩個我最常在上課舉的例子:你永遠不可能在微笑或嘟嘴的狀況下把嘴巴打到最開、你會發現眼球往上看和眼球往下看的兩個狀況,嘴巴打開的難易度居然有差。
我們臉上的表情肌和臉上的肌筋膜組織就像絲襪套頭,當我們表情肌肉在移動滑動或收縮時,會連帶去影響到這顆球體上的結構物,所以當有人往上要把絲襪拉離頭的時候,我們整張臉都會猙獰,甚至連下顎都會有被頂高的感覺,而不會只有相對應的那一邊;總結來說,臉是一個球體,所以臉上表情肌肉和咀嚼肌會突破以往大家拮抗肌的概念(一般大家對於拮抗肌的概念包含:有結構上的拮抗(一內一外)或是功能上的拮抗(一個內收一個外展)),表情肌動的是球皮,而咀嚼肌動的是球體,都是同一顆球,所以即使它們沒有結構上或是功能的相反或相斥,至始至終都是在動同一顆球!
以臨床的經驗下去看,通常表情比較差的那邊,通常顳顎關節本身的失能也會比較多,可以透過張口是否有歪斜向那側去判斷;反過來說顳顎關節失能比較嚴重那邊,通常表情也會做得比較差。
如果你是想要讓自己開口比較直的人,不妨你可以多去練練歪斜那邊的表情肌,相同的如果你是發現你做表情有一邊比較弱的人,不妨你可以去練練你那側的顳顎關節,都會有很神奇的事情發生。
所以說巴金森氏症患者的表情僵硬和咀嚼功能退化似乎可以得到一個不錯的解釋。
最後跟劉老師來做個很趣的實驗,先試著做左邊微笑或右邊微笑的動作,選定你比較弱的那邊,接著用手把下顎往對側推五秒,並且下顎要頂住力量留在原地,動作結束後再試試看,你是不是有發現,那邊笑的動作好像變比較明顯了。